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康復者血漿治療COVID-19病人是否有效?

圖片
本文僅供學術討論 資料來源 什麼是康復者血漿? 康復者血漿(Convalescent plasma),顧名思意,就是從感染病人在完全康復後所抽取的血漿。由於人體在感染之後,會產生針對感染原的抗體,因此康復者血漿又多了某種特定的抗體,又被稱為 Immune plasma 或 Hyperimmune plasma。 康復者血漿與新鮮冷凍血漿的成份相似,由於多了特定抗體,因而用於治療特定的傳染性疾病。理論上,康復者血漿內的抗體,可以中和傳染性病原體的活性,因此,當病人輸用了康復者血漿後,可以抑制病原體在病人體內複製繁殖,進而降低病原體對組織的傷害。 過去研究 然而,過去的文獻針對康復者血漿是否具有療效的結論並不一致。2015年的研究,收集醫療工作人員康復後的血漿治療SARS感染的病患,認為康復者血漿是安全的且能降低死亡率。2016年針對Ebola的研究,卻發現使用康復者血漿與病人病情的改善程度無關。 副作用 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並不允許康復者血漿用於常規的臨床治療,只有當特殊傳染疾病在大流行又沒有其他有效治療方式的時候,可以允許用於較實驗性的治療方式。主要原因在於康復者血漿的副作用。首先,輸用血漿本身就可能會產生輸血反應,從常見的過敏反應到嚴重的急性肺損傷都有可能發生。此外,康復者血漿的抗體也可能產生抗體依賴增強作用,抗體依賴增強作用是指抗體接到病毒之後,可能會加速病毒進入細胞的一個現象,這會導致病人的病情加速惡化。最後,由於輸注的抗體將病毒包覆之後,反而導致病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辨示病毒,因而無法自己產生抗體,在未來可能會使病人對疫苗反應無效。 在新冠病毒的有效疫苗出來之前,使用康復者血漿似乎是唯一的希望,因此 FDA 目前允許康復者血漿用於治療 COVID-19 的病人,美國血庫協會(AABB)也有發佈關於 COVID-19 病人使用康復者血漿治療的指引。 捐贈者 康復者血漿的捐贈者,必須先符合一般捐血者的條件,再加上曾經感染過SARS-CoV-2並且康復。一般認為康復的標準為: 康復至少2週以上 連續兩次 SARS-CoV-2 的 PCR 檢驗結果為陰性(每次間隔至少24小時)。 以分離術的方式收集血漿,一次約可收集2-4單位的血漿。 康復者血漿的品質 使用康復者血漿,最大的考量在於品質。因為每位康復者所產生的抗...

PyQt5: QThreadPool vs QThread

圖片
當程式執行時間比較長的時候,會出現類似當機整個畫面不能動的情況。在有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的程式會特別明顯,而且如果因為程式執行間發生錯誤,也會造成整個程式當機。 PyQt 有提供 multi-tasking 的 library,分別是 QThreadPool 跟 QThread 。 QThreadPool 使用 QThreadPool 要先設計一個 QRunnable 的 Object (我看的範例都叫 Worker),裡面放要花很長時間執行的程式。通常會需要設計 Signals 來傳送各種訊息與其他物件溝通 (不知道表達得是否精確,反正我是這麼理解的)。 import sys import time from PyQt5.QtCore import QObject, pyqtSignal, QThreadPool, QRunnable from PyQt5.QtWidgets import QApplication, QVBoxLayout, QWidget, QPushButton, QLabel class Signals (QObject) : start = pyqtSignal(str) # 開始訊號 running = pyqtSignal(int, str) # 運行中訊號 complete = pyqtSignal(str) # 完成訊號 # pyqtSignal() 可以傳送各類型的變數,也可以同時傳多個變數。 class Worker (QRunnable) : def __init__ (self) : super(Worker, self).__init__() self.signal = Signals() def run (self) : """ 要花很長時間執行的程式 """ self.signal.start.emit( "start" ) # 發出開始訊號 for i in r...

紅血球濃厚液溶血對病人的影響

圖片
溶血價數參考圖( 資料來源 ) 含紅血球血品在儲存的過程中,紅血球會因為老化使得其細胞膜變得較脆弱,造成血品溶血的機會增加。最近這一兩年,有遇到一些輸血反應的病例,在進行輸血反應探測時,發現血品在輸用前有約 1+ 左右的溶血,而這些病人的輸血反應,在分析之後,大部分傾向於非溶血性發燒輸血反應,少部分是較為嚴重的過敏反應。然後血品溶血在這些輸血反應中是否有影響,還不清楚,因此搜尋文獻,查詢紅血球濃厚液溶血對病人的影響。 血品溶血可能造成的危害 針對血品輕微溶血的討論及研究並不多,大部份的研究都是討論血品大量溶血的問題。非免疫性溶血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溫度、滲透壓或其他物理性原因造成紅血球受損而破裂。輸用到嚴重溶血的血品所出現的輸血反應與急性溶血輸血反應所造成血管內溶血的徵狀相似(“UpToDate” n.d.),例如發燒、發冷、背痛、血紅素血症、血色素尿,血液中LDH、bilirubin濃度升高,haptoglobin下降。而溶血情況輕微時,大部分沒有臨床徵狀,但也可能有發燒的徵狀。 血品在儲存期間確實可能有溶血情形發生,但以適當的處理方式以及保存環境下,溶血程度皆符合美國FDA(1%)及歐盟(0.8%)的標準(Makroo et al. 2010; Gkoumassi et al. 2012; Saini et al. 2015),其中去除血袋中的白血球以及添加保存液,可降低血袋儲存後溶血的情形。然而,仍有研究指出(Rapido et al. 2017),輸用保存較久的血品,會造成病人體內有輕微血管外溶血的情形。該篇研究尋找60位健康受試者血製成減白紅血球濃厚液,並依規定存放1到6週後,再輸回捐血者體內。結果顯示,當血品保存6週後,受血者體內有血管外溶血的情形發生,但研究中並未顯示血袋是否溶血,也沒有提及受血者是否有不良反應。 臨床案例 在 1975 年的實驗中(Spector and Crosby 1975),找尋了 10 位身體健康的受試者,注入溶血的自體全血,觀察受試者的反應。研究中將自體全血冰入 -17℃ 的冰箱中 17 個小時之後,再將全血放入 37℃ 的水浴槽中解凍,使其完全溶血,再取 100 mL 的溶血自體血以 10 分鐘左右的時間輸回受試者體內,或是取 50 mL,以 3-4 分鐘的時間輸回受試者體內,並在接下來的 5 小時內,以連續注射幫...